看懂「川普2.0」的政策邏輯(之一)

作者:司徒嘉恒資深顧問

川普重新當選美國總統,大動作不斷,新政新措施令人目不暇給,即使是華府的資深政治新聞記者也大嘆追趕不及。在國際政治方面,川普揚言要向丹麥收購格陵蘭,接著又針對巴拿馬運河的管理問題,對巴拿馬政府大動作施壓。緊接著又援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簽署行政命令,以邊境非法移民與芬太尼毒品的黑市交易為由,對加拿大、墨西哥的出口產品開徵 25% 的關稅,並且對中國出口的產品開徵額外的 10% 關稅。

Image by Freepik(內文)

這些措施殊途同歸,用意均是「防範中國的滲透」。

巴拿馬運河原為法國資本計劃興建,但因資金不足半途而廢。老羅斯福總統與哥倫比亞談判接手續建的權利,卻遭哥倫比亞國會否決,巴拿馬人民因此主張獨立,美軍介入導致巴拿馬獨立建國,巴拿馬並與美國簽署運河開發協議,將運河的管理及週邊地區的治安交由美國處理。美國將巴拿馬運河的興建視為其國運命脈所繫,有了運河以後,美國東西岸的海運與海軍調度,得以大幅節省航程。1977 年卡特總統與巴拿馬簽署新條約,在巴拿馬保證運河永久中立的前提下,於 1999 年將運河交還巴拿馬當局。巴拿馬運河位於太平洋側的巴波亞港(Port Balboa)和大西洋側的克里斯托保港(Port Cristóbal)是由香港首富李嘉誠的和記黃埔經營,多年來美國的國安及情報單位均懷疑有中國間諜參與其中,加上巴拿馬於 2017 年與中華民國斷交、並參加中國的「一帶一路」協議,這些舉措均讓川普以降的美國保守派精英認為是中國滲透美國後花園的敵意舉動。新任國務卿盧比奧甫上任未久即飛往巴拿馬,而巴拿馬總統已有讓步,同意檢討和記黃埔對港口的經營權並進行查核、並且不再延長「一帶一路」協議。

芬太尼是一種合成鴉片,其毒性是海洛因的 50 倍,現在已成為 18 至 45 歳的美國人的頭號致死原因,近年來,美國每年因芬太尼濫用而致死的人數超過七萬人,芬太尼危機,歸根究柢,是 1990 年代以後的全球化,造成美國內陸各州的傳統製造業基礎流失、藍領工人失去工作機會,只能用毒品自我麻痺而導致的社會問題,不滿全球化現狀況的「鐵鏽帶」選民也是川普這次重返白宮的重要基礎。

美國眾議院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以及美國的保守派智庫,均曾經發表過調查報告,指出美國境內非法芬太尼的合成原料,幾乎全部由中國輸出至墨西哥與加拿大,再由當地黑幫控制的製毒實驗室合成後,以各種走私方式進入美國。加拿大境內的製毒實驗室,大多由華人黑幫控制,由於美加邊境長度將近九千公里、有上百個邊境管制點,往來人流數以萬計,且美加邊境傳統上防範不嚴,毒品走私極為容易。川普在第一次總統任內,雖曾要求中國對毒品原料的輸出加強管制,但成效不彰。

由於加、墨二國的出口高度依賴美國市場,川普將貿易赤字「武器化」,以高額關稅為威脅,臺北時間 2 月 4 日止,墨西哥首先與美國達成協議,將調派一萬名國民警備隊把守邊界以阻止非法移民並加強緝毒,換到了一個月的緩衝期。加拿大隨後立刻跟進,也同樣換得一個月的緩衝期。

從這些重大舉措來看,「川普 2.0」的頭號目標仍是中國,並且將中國視為戰略對手與安全威脅。在美中關係日益惡化且難以挽回的現在,「維持美中臺三邊關係平衡」的呼籲,愈來愈像是遙不可及的昨日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