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得過三代-家族資產傳承規劃之思考方向
作者:林家如合夥律師
「富不過三代」是華語社會常見的一句俗諺,西、葡語更有「富爸爸、貴兒子、窮孫子」的諺語,可見不分東西,要能使家族資產代代傳承,持續興旺,遠非易事。家族掌舵者在胼手胝足努力打拚一輩子,為家族攢下豐碩可觀的資產後,往往得面臨一個難題:在我之後,要怎麼讓家族富得過三代?
preparation concept for house model purchase and the fastest growing real estate economy,moving home or renting property via agent by minicase(首圖)
Crafting bag with dollar logo on yellow coins and measuring tape on background of figure of house. Сoncept of saving money when buying or renting housing by Andrii Zastrozhnov(內文)
一般而言,家族掌舵者通常會希望達成家族企業永續經營、確保家族成員生活無虞、投入社會公益活動等目標。要達成這些多元的目標,在台灣的法律架構下,常見的設計為遺囑、信託、閉鎖型公司、基金會等多種工具混搭併行。以下即分就不同法律工具,指出家族掌舵者在規劃資產傳承時,得事先考慮及特別留意的要點:
遺囑
我國民法對於遺囑作成有嚴格之規定,只要作成方式不符合法律規定,遺囑即無法生效。以實務上常見的自書遺囑為例,立遺囑人須親手書寫遺囑全文及簽名,並記明日期。實務上即曾發生遺囑雖經公證人認證並註明日期,但因立遺囑人未於遺囑記明日期,導致遺囑遭最高法院認定無效之結果。實務上亦常見遺囑內容侵害特定繼承人之特留分,遺囑效力雖不必然受影響,但該繼承人卻能行使特留分扣減權,使立遺囑人的原始規劃無法發揮預期效果。此外,巴菲特近日所提建議,也頗值參考,若能在生前與成年的繼承人們討論遺囑安排,不僅可減少家族成員間因誤解所生紛爭,也可確保遺囑內容符合各成員之期待與需求。
信託制度
再就近年受到不少關注的信託制度而言,通常會將公司股份、現金、不動產等各種資產移轉交付信託,由專業的金融機構擔任受託人,依信託契約執行。其優點在於,在家族資產傳承過程中,可避免資產被不當揮霍或分割稀釋,確保資產得根據信託契約,用於指定目的,例如:保障特定家族成員的生活、支持其教育、創業或公益計畫等。且在專業顧問協助下,得透過妥善規劃使家族資產傳承不至於受到特留分規定之限制。然而,實務執行上仍需考量受託機構的專業能力及信託契約條款的精密程度,以避免因執行不當或契約設計缺陷,導致資產管理效率低落或利益分配紛爭。
閉鎖型公司
閉鎖型公司也是許多家族企業為維持對企業經營的控制權會採取的方式。透過限制股份的轉讓,閉鎖型公司能有效避免外人介入,保持家族成員對公司的掌控。此模式也有助於規範家族成員在企業中的角色與權利。然而,實務上仍需妥善設計公司章程及股東協議,並對潛在的繼承問題提出因應策略,例如:股份分配方案或股東退出機制,以降低爭端風險。
基金會
成立基金會也是常見的家族資產規劃工具,特別是希望將家族資產投入公益活動的家族。透過設立非營利基金會,不僅可在法定架構下實現長期公益目標,亦能提升家族形象,促進代際間的情感凝聚。然而,基金會的設立及營運需符合相關法律規範,並確保其治理結構及資金來源的穩定性,以免公益活動因財務問題而中斷。
整合規劃的重要性
總言之,家族資產傳承規劃通常需多元工具的靈活整合運用。家族掌舵者宜根據家族成員的特性、資產結構及所設目標,引入律師、會計師及財務顧問等專業人士,協助制訂兼顧財務與情感層面的資產傳承方案,定期檢討執行情況,更新調整傳承方案,以因應法規變動或家族狀況的改變,進而實現讓家族「富得過三代」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