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創拓,談明日世界的法律人

自 2014 年以來,每年年末,我們的幾位合夥人就會輪流執筆,回顧我們過去一年的工作成果,並且對自己的來年有些期許。當然免不了有點流水帳的絮絮叨叨,也有點對外界「工商」的俗人目的。但在事務所成立十年之際,或許我們可以調整目光,談談明日世界的法律人。

過去十年來,所有人的共同記憶,或許在於這個世界更為飛快的轉變。從物聯網、社群平台、共享經濟、電子支付、電動車與太陽能發展、區塊鏈與虛擬貨幣、量子電腦與人工智慧,快速的科技變化不僅帶來巨大的財富累積,更讓人產生髮夾彎壓車的窒息感。近乎「手工業」的律師工作,對新世代來說興趣缺缺,資深老手也恐怕感嘆快被時代淘汰。既然 ChatGPT 數秒內可以給出一個看似有模有樣的答案,明日世界的法律人是否趕緊另謀生路,或乾脆躺平,把手上資金換成台積電或 Nvidia 的股票更為實際點?那端看我們如何理解這份工作的價值。

法律人的價值-艱難案件的判斷與選擇

科幻大師 Isaac Asimov 的知名小說《I, Robot》與改編電影,數十年後的今天看起來格外真實。不只是電影內的科技水準,在真實世界中快要被人工智慧與人形機器人的發展追上,電影中 USR 單一公司足以控制世界財富、通訊甚至國家安全的商業霸權,現在看看 Elon Musk 似乎也相距不遠。雖然目前人工智慧大多僅是靠著「接龍」邏輯來聊天,但是更進階的推理分析模型,甚至是創造與情緒模擬,應該不過是時間的問題。Goldman Sachs 預測將被取代的工作中,法律工作名列前茅。對於這樣的預測我同意,如果我們沒有正確理解法律工作的核心價值的話。

如果明日世界的法律人,還以為自己的收取費用的基礎,在於自己的律師證照或司法官光環,並且自豪於自己猶如活動法典的背誦能力,在強大的 AI 面前恐怕都不堪一擊。不過若是我們可以仔細思索 Isaac Asimov 知名的「機器人三法則」(Three Laws)(三法則包括: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坐視人類受到傷害(即機器人必須主動保護人類);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命令,除非命令與第一法則發生衝突;在不違背第一或第二法則之下,機器人可以保護自己),就會笑嘆天無絕人之路,這世界還是有用得著我們的地方。既然 AI 終究要植入人類所設定的運作指令,法律人總算可以在這些原則與規則之間,找到自己的價值。

既然機器人要被植入機器人三法則,明日世界的法律人仍然可以提出來的問題是:什麼叫做「傷害」?什麼叫做「保護」?為了避免人類互相爭戰殘殺,把全體人類豢養起來是否就是追求人類最大福祉?這些問題從邊沁(Jeremy Bentham)以後就爭論不休,無論有沒有人工智慧,恐怕答案永遠都值得反覆探討。幸運的有 AI 的出現,可以讓明日世界的法律人將關注的焦點從自己倒背如流的「法典」轉移到需要高度心智運轉的「原則與規則」,體察所有規則制定背後涉及的價值判斷,並將心力投注於並非一望即知的艱難案件。明日世界的法律人可能工作上更累,但心智上卻更提升了。

舉例來說,正當防衛的法條文字相當簡單:「對於現在不法之侵害,而出於防衛自己或他人權利之行為」,AI 機器人可以在彈指之間找出法律規定,順便分析一下法條要件。但什麼樣的事實符合「現在不法之侵害」的標準?對於長期反覆性侵且家暴的丈夫,趁他熟睡中將他刺死,是否是對於「現在」不法之侵害的正當防衛?如果不是,等他醒了之後,又有什麼防衛的可能性?這恐怕是 1993 年鄧如雯殺夫案以來,人類社會都未必有共識的答案,遑論 AI 機器人。拋開句讀之學的傲慢,正確運用對於公平正義的判斷能力,這才是明日世界的法律人戰場。

商務律師的未來-解構財富背後的法律密碼

回到我們自己的本業,談談商務律師的未來。如果還在跟客戶兜售厚厚的一本「盡職調查報告」(Due Diligence Report),並且哀怨不願買單的客戶是不懂尊重專業,那恭喜你即將成為滅絕的恐龍法律人。在未來世界中,律師的勞動工作都將大幅被取代,但幸好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的 Katharina Pistor 教授指點出商務律師的活路:將自然「資源」透過法律編碼(coding),變成商業世界中的「資本」。

先從簡單的講起。如果沒有法律制度的所有權確認,無論你與你的祖先佔領同一片土地並且使用千百年,在法院的強制執行命令下,你的房屋與作物終究會遭推土機推平。貝里斯的馬雅人遺族如此,台灣的原住民也如此。法律符號還可以將一筆資金重新編碼,創造出虛擬的法人,並且設定這些法人對債權人負擔是有限責任或無限責任。房貸,原本是貸款人與銀行雙方間的債權與債務關係,但是透過「資產證券化」的編碼過程,可以變成具有物權性質流通的金融商品,甚至釀成高端分析師與超級電腦都難以預測的金融風暴。

人類的發明或創作可透過智慧財產權變成商品,可以集資、抵押、也可以交易,而在公平正義的考量下,也可以透過「強制授權」或「合理使用」制度,去除權利與商品特質。如果你炫目於虛擬貨幣跳過中介機構與國界瞬間交易的功能,那或許更需要思考「貨幣」本身的法律意義,以及透過中央銀行法所授予的「無限法償」功能。這些將自然資源編碼成為資本的過程,猶如人類對 AI 所下的編碼指令,這才是商務律師亙古不變,難以被取代的工作。如果我們的主題要從明日世界的法律人延伸到明日世界的商業律師,我們不僅無須悲觀,更令人期待的是這個產業的全面提升。

十年磨一劍-創拓的核心價值與未來

從 2014 年我與楊芝青兩人隔著一張小圓桌乾瞪眼等電話的創業艱辛,到最近連續五年,我們在所有發展的領域,包括糾紛解決、公司併購、智慧財產權與電信科技領域,都得到了國際知名評鑑機構 Legal 500 的推薦,甚至在今年,我們成為了台灣唯一本土設立而獲得客戶滿意獎項(Client Satisfaction)的商務律所(不敢掠美,另有兩間全球性律所的台灣分所,也獲得此獎項)。不過,資本市場有一句智慧名言:過去的績效不代表未來的成功,那麼我們怎麼看待未來的挑戰?

我們認為,科技的發展將為勞力密集的工作畫下句點,而商務律師市場競爭,將揮別千軍萬馬的生產線工作模式,轉而導向更需高度心智活動的規則創新與論辯。商務律師的未來,不僅在於積極地跟上科技與產業的發展,更需要前瞻性的引導創新而非被動的應用科技。例如,我們如何運用商業交易的經驗與知識,規劃出更聰明、合理、可以執行的智慧合約;或是如何透過對資本市場的理解,設計出更安全的虛擬貨幣交易所。又或者,為了協助客戶從事市場競爭,如何論證新興產業的進入,究竟是促進了效率且創造了財富,還是僅僅只是規避了合理的管制或是逃避了稅賦。而這些工作重心與方向,都具體展現在了我們過去十年,將近 200 篇的商業法律評論,以及超過 300 場的公開與非公開演說中。十年磨一劍,這些訓練,是我們面對新世界挑戰,最重要的底氣。

我們相信創新與開拓,是創造人類財富與福祉的正確道路。這是我們的名字,也是我們的使命。

孫德至

創拓國際法律事務所

共同創辦人暨合夥人

2024 年 12 月 31 日

0 回復

發表評論

想要加入討論?
隨意貢獻!

發佈留言